{/dede:field.body}

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高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 《意见》提出,到2022年,建设10亿亩高标准农田,由此稳定保障1万亿斤以上粮食生产能力。 到2035年,由于持续改造提高,全国高标准农田保有量进一步提高。

11月25日,国新办公室就《意见》进行了政策例行简报。 农业农村副部长余欣荣指出,随着我国人口增长和城市化快速发展,人口多、耕地面积相对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要集约高效利用耕地,提高粮食生产能力,实现谷物基本自给、粮食绝对安全,保住饭碗

图片来源:本公司

余欣荣表示,从各地实践看,高标准农田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我国农业基础设施薄弱、防灾减灾能力不强的情况还没有根本改变,现阶段高标准农田建设业还存在着无底、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

《意见》要求建立集中统一高效的管理新体制,确定“五个统一”,即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建设标准、统一组织实施、统一验收审查、统一上图入库的具体要求。 并且,允许不同地方制定不同的标准。 确定加强资金投入和机制创新,建立农地建设投入稳定增长机制。 落实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紧落实、群众参与的农田建设事业机制。

“建10亿亩高标准农田!今年已安排资金859亿元,建成后亩均粮食产量提高100公斤”

“2022年在全国建设10亿亩高标准农田,实际上是粮食安全的重大问题。 ”余荣说,洪范八政,食为政首。 保障粮食安全,关键是保障粮食生产能力,使之能在需要时生产和供应。 建设高标准农田,不仅可以提高粮食生产能力,还可以提高农田抗灾能力。

建成后,项目区耕地质量通常上升1-2个等级,粮食生产能力平均提高10-20%,亩产提高100公斤。 在严重的气象灾害年,项目地区粮食生产能力的稳定性水平必须明显高于非项目地区。

他强调,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 据测算,到2022年全国建设高标准农田10亿亩,粮食生产能力1万斤以上,约占我国粮食总产量的80%,将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基础性支撑作用。

另外,《意见》从加强建设后管理保护和严格管理利用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保护和动员粮食生产积极性的政策要求,支持建成后高标准农田集中于重要农产品特别是粮食生产。

近年来,各地大规模进行高标准农田建设,建设难度和价格持续增加,建设资金亟待保障。

对此,《意见》设立了专门的章节,确定要加强资金投入和机制创新。 包括各地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合理保障财政资金投入; 发挥政府吸引投资和牵强附会的作用,通过投资补助、奖金补助、财政补助等多种玩法,支持高标准的农地建设等。

财政部农业农村司负责人许留庆表示,做好资金保障,对高标准农田建设至关重要。 中央财政多次以农田建设为支援要点,建立和完善多元化投入机制,不断加强资金录用管理和全过程绩效管理,有力保障了高标准农田建设任务的实施。

另一方面,完善农田水利建设多元化投入机制。 首先,整合完善的中央财政投入机制,将农田建设配套资金与农业农村整合设立,支持高标准农田及农田水利建设。

数据显示,2019年,中央安排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859亿元,其中中央财政安排农田建设补助资金694亿元,国家发改委在中央预算内安排了投资农业生产快速发展的专项165亿元。 今年10月,中央财政已经提前拨出全年农田建设补助资金预算616亿元。

其次,鼓励地方加大财政投入力度。 鼓励经济发达地区在国家补助的基础上,兼顾各级财政负担能力和政府债务风险防范要求,吸引越来越多的资金投入,提高项目建设水平。

第三,鼓励诱惑多渠道资金的投入。 鼓励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受益对象和农村集体筹资投资劳动,采取投资补助、贴息等形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

“另一方面,加强资金招聘管理和全过程绩效管理。 ”许留庆表示,在加强资金管理方面,今年5月,财政部农业农村部联合颁发了《农地建设配套资金管理办法》,大致按照“确定政策目标、协调分配方法、协调支出方向、注重绩效结果”,分配、采用、管理农地建设配套资金。

在全面实施绩效管理方面,许留庆表示,今年5月,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将联合印发《农业相关转移支付资金绩效管理办法》,建立农地建设配套资金预算编制、执行监管全过程绩效管理运行机制,实现预算和绩效管理一体化,加强绩效考核结果应用。

标题:“建10亿亩高标准农田!今年已安排资金859亿元,建成后亩均粮食产量提高100公斤”

地址:http://www.bjmxjjw.com.cn/bxxw/23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