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国新办公室就《关于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行为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的有关情况召开了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
我国耕地资源十分短缺,为加强耕地保护,《土地管理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多部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严格耕地保护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相继出台。
但是,农业农村党组织成员、中央农村实务领导小组事务局秘书局局长吴宏耀表示,“部分地方不仅命令不行被禁止,耕地“非农化”现象在许多地区仍很突出,如果任由耕地快速发展,将损害粮食生产能力,威胁国家粮食安全,”
在这样的背景下,最近国务院办公厅专门印制了《通知》。
耕地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基础,处理14亿人的吃饭问题,必须守住耕地这个根基。
《通知》再三以问题为导向,确定了严禁耕地“非农化”的六种行为。 一是严禁占用耕地造林。 二是严禁用超标准建设绿色隧道。 三是严禁占用耕地挖湖造景。 四、严禁占用永久基本农田扩大自然保护地。 五、严禁占用耕地从事非农业建设。 六、严禁非法侵占用地。
吴宏耀说,针对耕地“非农化”问题,长短结合、标本兼治是必要的。 他说,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确定具体始终。 18亿亩耕地的红线必须保护,粮食安全的饭碗必须牢牢”。
《通知》列举了目前最突出的6种耕地“非农化”行为,发出了“零容忍”引发新耕地“非农化”问题的强烈信号。 各地要根据《省级政府耕地保护责任目标审查办法》,全面检查,查明真相,查清类型,加强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查处,及时改善发现的问题,不管有没有命令,都要严厉追究责任
“目前,一些地方仍存在耕地绿化造林占用、超标准绿色通道建设等耕地“非农化”行为,这些问题在法律法规中明显被禁止,但仍在不断发生,归根结底是认知上存在偏差,落实上出现了问题 ”吴宏耀强调,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切实承担耕地保护责任,及时纠正本通知规定禁止的行为,坚决遏制新问题的发生。
另外还完善了规定有限耕地和永久基本农田优先用于粮食生产的法律法规
一方面要保护耕地,另一方面要确保耕地数量,确保耕地质量。 另一方面,耕地“非农化”不仅破坏耕地数量,还破坏耕地耕作层,影响耕地质量。
吴宏耀表示,专家研究表明,利用耕地进行农业生产经营活动对土壤耕作层的影响有三种情况
一个是不破坏耕作层。 也就是说,种植一年生作物,如谷物、棉、油、糖、蔬菜等。 这是耕作层的合理利用,而且作物合理轮作。 特别是栽培豆科作物,加入稻草后放回田间,有助于提高地力,提高耕地质量。 “所以这是我们鼓励的。 我国也要求将有限的耕地资源优先用于粮食特别是粮食的生产 ”
二是对耕作层的破坏较轻。 首先包括水果、茶叶、中药等品种,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多年生植物的栽培。 “种植这些植物虽然会对耕作层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如果培肥改良等措施赶上,短期内就可以用于粮食生产。 ”
三是耕作层破坏严重。 种植苗木、草坪等用于绿化装饰的植物,需要移植取土,对耕作层造成很大的损害。 特别是根系发达的杨树和桉树等树种,在大量消耗养分的同时破坏土壤结构,不容易再用于粮食生产。 “因此《通知》必须严格禁止这种行为。 ”
吴宏耀强调,耕地作为资源,有数量的概念,也有质量的要求,因此耕地保护必须保持数量不减少,质量尽量提高。
耕地质量的提高实际上也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方面。 把粮食藏在地上,把粮食藏在技术上是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策略,其中把粮食藏在地上实际上是提高耕地质量的一种形式。
中国社科院农村快速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对《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表示,许多人觉得我国粮食短缺,但实际上,我国粮食目前面临的最重要的还是结构性矛盾。 我们的粮食总量问题不突出,并不是产量越高越好。
他说,例如,我们的稻谷小麦是不可缺少的。 如果生产太多稻谷和小麦的话,不能储存在仓库里,吃不完。 这个时候怎么办? 那么,我们的土地不一定需要全部生产,可以取出一部分用于休耕和轮作。 这叫做“把谷物藏在地上”,从而保护土壤肥力。 就像东北的黑土地保护政策一样。 “你努力施化肥,产量很高,但是吃不完,存不下,放不下,会破坏土壤肥力。 这实际上是无法挽回的。 ”
吴宏耀也表示,提高耕地质量必须改良土壤,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改良酸化、盐渍化等障碍土壤,改进栽培方法。 要进一步提高地力,关键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提高贫瘠土壤肥力,提高耕地基础力量。 污染防治的关键是控制化肥农药,抑制重金属和有机物污染,减少农膜残留。 “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也是提高耕地质量、保障粮食安全的最有效措施。 ”他说。
封面照片来源:照片网
标题:“国办发文坚决制止耕地“非农化”:18亿亩耕地红线必需守住,粮食安全饭碗必需端牢”
地址:http://www.bjmxjjw.com.cn/bxxw/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