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22字,读完约4分钟

北京医院、北京协和医院、中日友好医院……

这三个大名贯穿耳朵的医院,以前总是闭门羹,是要项科的“第一难求”。 医疗改革推行多年以来,这种情况有所改善吗?

12月25日,国家卫健委就委员会所属医院“十二五”快速改革发展的成效情况举行了专题新闻发布会,上述医院负责人出席了此次发布会。

“十一五”期间,这三所医院如何缓解人们的“看病难”,提高了群众的看病体验? 效果怎么样?

图片来源:本公司

为了寻求优质的医疗资源,许多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将去北京看病。

北京协和医院副院长韩丁介绍,“十二五”期间,北京协和医院日均门诊人次1万3000人次,其中门诊病人达到6成。

“‘最难追求’一方面表明了患者的信赖,另一方面更是对我们的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汉丁说。

在处理“看病难”问题上,韩丁表示,北京协和医院采取了开源、高效、推进医联体建设、积极推进网络诊疗等措施。

其中,开源是指挖掘潜力,科学转移,增加号码来源,通过绩效考核指挥棒向门诊派出更多专家,开设夜间门诊、周末门诊。

提高效率是在单位时间内看到越来越多的疾病。 采取了许多措施,通过各种政策的倾斜提高了辅助诊疗科的积极性,比较有效地缩短了辅助检查的预约和报告时间,包括智能药箱的采用、一站式缴费,缴费时间大幅减少。

中日友好医院党委书记、副院长宋建立说,要处理“看病难”问题,分级诊疗是最重要的手段。

宋先生表示,中日友好医院建立了28个专业医联体,通过双向合作,建立平稳优化的转诊机制,实现医联体内的群众小病在社区、大医院就诊,康复后重返社区。

北京医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西桓也表示,我院落实医改医联体工作,实行分级诊疗,疏通各种就诊渠道,完善双向转诊和绿色通道。

西桓表示,例如,成熟的社区中心和医联体公司都设有北京医院新闻系统的终端,可以通过这些终端预约到北京医院就诊或预约一点相关检查。 这是资源下沉的一种形式,也为患者提供了更方便的服务。

双向转诊容易,西桓强调,还需要关注医联体之间的相互促进、相互提高。 深入医疗团体内开展门诊检查、查房、手术等诊疗工作。 另外,通过接受医生培训,名师带高徒等途径,灵活开展人才交流和人才培养工作,提高区域内医联体学科建设和诊疗能力也是医联体发挥重要意义的一个方面。

“十二五”期间,这三所医院也在不断提高特色学科的服务能力。

北京医院是我国的老年医学中心。 据西桓介绍,在北京医院住院的患者老年人比例很高,已经超过了50%。 特别是8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需要提供越来越多的援助。

对此,北京医院为80岁以上的老年人设立了优先就诊手续,分诊系统和药店系统自动联动,老年人在需要时可以享受优先渠道,呼号系统优先安排他,缩短等待时间。

北京协和医院继续在罕见病行业发挥力量。 2019年,受国家卫健委委托,我院中心建立我国罕见病诊疗服务新闻系统,建立1家国家级中心、32个省级中心、291个地市级中心分级诊疗、分级报告模式,建立网络直报系统,较为少见。

根据韩丁的例子,山东一位母亲,分娩时胎动减少,生完孩子后肌张力弱,当时市医院无法诊断,直接通过报警系统联系省级牵引医院山东省立医院,认为可能是罕见病,医生应在协和医院接受确诊

“在我们的甲基化检查中,这个患者被诊断为第15个染色体变异,是‘小胖威利综合症’。 与以前的罕见疾病相比,出生3个月就被确诊了,漫长的医生之路无疑是个奇迹。 ”汉丁说。

中日友好医院是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宋创始表示,中日友好医院的呼吸学科从初期戒烟介入到肺部肿瘤等慢性疾病的防治、新冠肺炎等突发性急性传染病的治疗、急性重症患者的救治、以及终末期的肺移植,都具备了全程的防治能力。 然后,成立呼吸专科医生联合体,将更好的资源下沉到基层。

“在这次的新型冠状病毒大爆发中,你扮演了国家队的角色,站在了最前面。 我们派遣的164名医疗队员是以呼吸和急性重症学科为中心组成的。 ”宋建立说。

封面照片来源:本公司

标题:“开设夜间门诊、周末门诊,疏通双向转诊通道……缓解“看病难” ,三家顶级医院使出这些实招”

地址:http://www.bjmxjjw.com.cn/bxxw/6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