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270字,读完约8分钟
5月22日,第13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3次会议开幕。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做了政府的实务报告。
提交报告,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 反复生命至上,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制,完善传染病直报和早期预警系统,多次及时公开透明发布疫情新闻。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和救治体系成为两会期间的热门话题。
长期以来,备受瞩目的是公共卫生行业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主任朱同玉,多年来一直呼吁政府职能部门重视公共卫生安全设施和保障制度建设,建议加大资金项目投入。
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以下简称“上海公共卫生中心”)是上海承担各类重大传染病防治职能的三甲医院,集中治疗了上海所有确诊新冠的肺炎成人患者。 上海市政府被认为是2003年sars结束后非常有远见的巨笔,上海的医疗救治工作在突然的疫情面前,没有发生过混乱。
作为上海公共卫生中心的负责人,朱同玉在这次疫情防控过程中,必须深刻理解公共卫生应急中心建设的重要性,并且警惕目前我国公共卫生系统暴露出的短板。
他坚定地说:“牢固的公共卫生系统应该是永久的安全堡垒,而不是因为某种疾病而临时建设的‘板屋’。”
两会期间,朱同玉在接受《每日经济信息》(以下简称《nbd》)记者采访时表示,目前对公共卫生应急系统财政投入不足。 公共卫生系统的投资不是财政负担,实际上是建立科学中心、创新中心、人才培养中心,发挥着公共卫生安全保障堡垒的作用。
图片来源:回答者提供
nbd :这次疫情暴露了中国的公共卫生系统有那些问题和不足吗?
朱同玉:目前的公共卫生应急能力还不能完全应对全球化公共卫生风险的挑战,特别是在患者容纳量、人员储备、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很难充分应对突发的大规模公共卫生问题。
放眼全国,各地的公共卫生系统水平能力参差不齐。 急救的体系、战术储备物质不足。 此外,应急的急救床也不足。
我国传染病医院在事业单位改革中,多依赖财政资金和事业单位编制,但这笔资金和人员编制不够充分。 财政对公共卫生应急系统投入不足,传染病医院的快速发展也受到一定的制约。 的资金压力,也限制了传染病医院相应的人才待遇、职业快速发展的前景,存在人才流失严重的问题。
nbd :在公共卫生应急的需要下,北京小汤山医院再次开业。 上海公共卫生中心也被称为上海版的小汤山医院,由于一直在运营,所以和北京小汤山医院好像有点不同,你觉得它有什么不同?
朱同玉:两者都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意义。 上海公共卫生中心的建设应该比较先进,有长远的规划,是永久性的,不同于北京小汤山医院发生疫情才开始的。 另外,这次同样发挥重要意义的方舱医院,在建设中与上海公共卫生中心有录像和交流,详细处理水电供暖、卫生等方面的危险性。
上海公共卫生中心做好了面对疫情的充分准备。 例如,中心经常配备300张以上的负压床,吸取抗击非典的经验,日常有1万套防护服的储备,疫情防控绰有余。
nbd :最近指出,强健的公共卫生系统应该是永久的安全堡垒,而不是因为某种疾病而临时建设的“棚架”。 你认为在没有疾病的情况下巩固这个安全堡垒有什么重要意义吗?
朱同玉:对。 必须打破“财神”追随“疫神”的固有观念。 财神应该服从预防。 另一方面,实际上也生产了对公共卫生防疫系统的投资,这实际上是投资行为。
例如,2003年,上海开始建设公共卫生临床中心。 事实上,这为上海培养了大量的科研、临床救治专家,创造了许多临床科研成果,在这次疫情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所以,公共卫生系统的投入不是简单的财政负担。 公共卫生中心实际上是科学中心、创新中心、人才培养中心,发挥着公共卫生安全保障堡垒的作用。
nbd :具体来说,该怎么建造这个永久的安全要塞呢?
朱同玉(这几年全球频繁发出疫情警报,每3~5年全球发生一次疫情,警告中国应该没有做好准备。
在我看来,我国应该在大、中城市配置10个左右的国家应急医学和战术储备中心,每个设施可以设置5000张床位,平时1500张床位日常运行,可以保持医院的正常运行和医疗队的稳定。 另外,3500张床可以作为战术储备。 例如,地下空之间平时作为车的位置,在疫情发生时随时可以上床。 在配置管道、各种燃气、必要设备的基础上,实现平战结合。
这可以消除仓促建设的危险。 上海公共卫生中心有5000张床位,就能为上海争取至少两周的时间,冷静应对疫情。
这样大批量的公共卫生应急中心,平时可以是综合医院,也可以是人才储备中心、科研中心、创新中心,还可以是非常好的底线。 当然,疫情控制依赖于全民防控、联合防控等机制,但也要保障医疗救治的基础力量。
在巩固公共卫生系统的安全保障堡垒方面,我认为首先拥有超强的机动能力,可以迅速打开空床。 例如,上海公共卫生中心可以配置临床研究床,在发生情况时迅速准备空床。
二是需要超强的综合能力。 这次突袭新冠引发的肺炎疫情,需要采用ecmo、透析,甚至人工肝脏、呼吸机等,但这些技术上海公共卫生中心都具备,大规模疫情暴发需要全市力量的支撑,但在一定规模范围内,第一波疫情来袭。
三是需要超强的科研能力,快速解读病原体,提高病原体的研究能力。 另外,还拥有技术储备能力,可以转化为生产力。
nbd :正如我前面所说,公共卫生应急中心平时可以定位为综合医院。 没有疫情的时候,这样大体量的公共卫生中心该如何有效利用招聘呢?
朱同玉:以上海为例,上海公共卫生中心有一支非常强大的科研队伍,今年1~4月技术转换合同金额达到3亿多元,到达经费超过7000万元,所以它是科学中心,培养了很多科研人才。 另外,它还是临床研究中心,上海公共卫生中心一期的临床试验研究数量去年和前年都是全国第一。
上海公共卫生中心是综合性医疗机构,有40多个临床学科,也是世界卫生组织的传染病合作中心,进行着世界人才的培养。 所以,就像暂时建立的防疫医院一样,疫情来了就发挥了重要的意义,疫情一消失就面临解体,过去的投入就不起作用了。
上海公共卫生中心集科研、人才、医疗资源于一身,可以发挥长远的效果。 此次疫情中,全市96%的新冠肺炎患者在上海公共卫生中心接受治疗,少数儿童患者在儿科医院。 在这种情况下,可以让其他三甲医院在足够的空之间继续进行日常医疗救治,减少对患者的影响。
nbd :如上所述,在公共卫生系统的建设中,“钱”是一个大课题。 你觉得今后这个现象能改善吗? 怎样把钱花在“刀刃”上呢?
朱同玉:疫情过后,资金投入逐渐转变为“‘财神’跟上预防”,我相信公共卫生系统在财政投入方面应该会得到更大的支持。
另一方面,对于上海公共卫生中心这样的医院来说,过去的传染病医院审查机制与综合医院使用的是相同的机制,单纯治疗传染病并不足以支撑一家医院的生存和快速发展。 因此,建议传染病医院在医院建设方向上有更明确的定位和功能。
传染病医院的迅速发展有两条路,要么综合起来成为综合医院,要么成为综合医院的一部分。 上海公共卫生中心走的是综合医院的道路。 因为上海公共卫生中心有40个临床学科,所以一直说是综合医院中的专科医院、特色专科医院中的综合医院。 有了清晰的定位,医院的生存和快速发展问题就能得到处理。
这几年,上海市持续增加上海公共卫生中心投资,资金困难状况明显缓解,人才保持力度明显提高。 当然,有必要进一步增加人才薪酬待遇的投资,建议建立与综合医院薪酬联动的机制。 建议进一步加大对床位建设的支持力度。 上海公共卫生中心目前有600张以上的编织床,希望将编织床增加到1500张,在学科更加齐全的情况下,医院的生存压力将明显降低。
此外,应增加设备投入,公共卫生应急中心需要很强的科研能力,迅速破解病原体,迅速做好技术储备。 相比之下,国家对公共卫生医院的科研投入比较低,建议建立专门的科研投入渠道。 上海公共卫生中心自医院建设时以来投入了6000多万科研设备,为医院的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经过两会精彩的文案,也可以用今日的标题搜索“两会高见”。
封面照片来源:回答者的照片
标题:“每经专访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主任朱同玉:公卫体系投入不是财政负担,应树立国家应急医学和战术储备中心”
地址:http://www.bjmxjjw.com.cn/bxxw/13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