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中国向世界宣布,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将达到峰值,目标是到2060年实现碳中和。 在实现碳手机、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我国各领域面临着全新的快速发展机遇。
4月20日,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会上接受《每日经济信息》记者采访时表示,为实现碳中和,我国未来将重新实现绿色投资 “这是一个非常保守的估计,几百万亿美元只是大致的比例。 ”
在博鳌亚洲论坛2021年会现场,《每日经济信息》记者向马骏提问。 “今后30年,我国在碳中性方面的投资将有多大规模?
导演马骏回答说,综合各种数字,100兆是非常保守的估计,数百兆是大致的比率。
他向记者发表报告称,根据各界目前估计的数字,如果中国要走向碳中和,未来30年新增的绿色投资将为138万亿元。 根据他自己主导进行的碳中和路线图研究,仅重庆就需要履行13万亿元的低碳投资。 据估算,未来30年,重庆将约占全国经济总量的1/40,这意味着履行全国低碳投资总量将达到数百万亿元。
《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还观察到,马骏在现场指出,碳中和不仅给金融业带来机会,也带来挑战。 第一,挑战高碳产业和高碳公司。 如果这些产业和公司在今后30多年中不能有效减少碳,金融机构的投资将会下降非常大的估值,提供的贷款也有可能变为坏账。
马骏在接受采访时,经过记者张怀水的拍摄
绿色金融向中小企业发展还有那些问题?
与《每日经济信息》记者提出的上述问题相比,马骏表示,绿色金融向微型公司延伸的困难在于,微型公司没有“绿色”的定义标准。 许多微型公司的融资主要是流动资金融资,不能定义为“绿色”。 因为这也不能享受各种各样的绿色金融优惠。
马骏指出,处理这一问题的关键是对微型公司的“绿色”和“非绿色”有比较确定的评价标准。 有了基准之后,收集数据进行计算。 有必要确立这个程序,使计算和标注更简单。
另外,马骏在现场表示,过去的绿色金融基本上集中在金融资源上支持大型绿色基础设施项目,如地铁、轻轨、风能、太阳能发电、污水解决、固废解决等,这些项目肉眼可见。
但是,也有很多不容易识别的产品和项目,如绿色成本、绿色农产品是否真的是“绿色”等。 那需要非常多的复杂标准的定义、标签的认定、数据收集和监视系统方面的工作。 “这种事情在过去流传下来的银行领域不太容易解决。 ”
将来,必须大量使用数字技术工具对这些绿色产品进行标签和认证,并跟踪绿色是否延续。 如果做到了这一点,绿色金融就能赶上,可以提供比较优惠、更容易获得的融资。
如果推行碳手机、碳中和,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会发生那些变化? 在现场,马骏也就此陈述了要点。
他认为,所有的投资生产都是为了客户,我们将减少哪个行业的碳? 为了减少交通、建筑、工业等行业的碳,所有这些行业都有顾客参与。
例如,在建筑行业,客户购买或租用零碳建筑,即可享受碳中和带来的利益。 零碳建筑不仅具有零碳,还有对水循环利用的要求、绿化比例的要求等其他生态环境效应,居住环境随碳中和而改善。
在交通方面,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大力宣传,一方面支持碳减排,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做出贡献,空气体污染也在减少,是对生态环境的正面贡献。
在工业方面,他认为,未来随着低碳、零碳化,人们使用的产品也将大体符合天人合一、生态环境和生态多样化。 另外,投资绿色金融产品的话会帮助绿色金融,动员越来越多的社会资本加入绿色投资行业。
标题:“我国绿色投资规模怎么?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答每经:100万亿是保守估计,几百万亿是大略率事情”
地址:http://www.bjmxjjw.com.cn/bxxw/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