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54字,读完约3分钟

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快速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发布,确定着力形成区域协调快速发展的新框架,完成我国快速发展和强大活跃增长的极点。

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开放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地区之一,经济总量约占全国的1/4,在国家经济结构中占有重要地位。

《规划纲要》确定,到2035年,长江三角洲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将达到较高水平。 现代化经济体系基本建成,城乡地区差距明显缩小,公共服务水平均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全面实现,人民基本生活保障水平基本相当,一体化快速发展体制结构更加完善,整体达到全国领先水平。

图片来源:本公司

长江三角洲一体化的快速发展有那些坚实的快速发展的基础吗? 你又面临着那些挑战吗? 各方是如何完成这一强劲活跃的增长的?

过去,狭义的长江三角洲主要指苏浙沪两省一市的18个城市,其快速发展水平相对均衡,城市间落差小。 然后根据新发布的《规划纲要》,安徽成为长江三角洲“扩容”后的新加入者,现在的长江三角洲成为三省一市。

近年来,安徽发展迅速,与苏浙沪差距不断缩小。 安徽省目前已培育形成电子新闻、智能家电、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人工智能五大新兴产业,全省高新技术公司数量达5400多家。

今年三季度,沪苏皖三省一市gdp增长率均达到6%以上,在中国经济结构中的比重进一步提高。 其中安徽比去年同期增长7.8%,增速居全国前列; 江苏和浙江分别比去年同期增长6.4%和6.6%,对全国带动作用显著。

当然,即使经济社会中领先全国的长江三角洲迅速发展,区域合作也存在行政壁垒的问题。

目前制约长江三角洲协同合作的首要障碍之一是区域政策受到行政区划限制和现有利益格局的限制,仍然存在政策协调不充分、对接不广泛等问题。 而且,资源要素分配不均衡,越强者越强,越弱者越弱的“马太效应”依然存在。

长江三角洲一体化要迅速发展,就需要行政打破壁垒,改变各城市之间的资源关系。 例如,上海丰富的科研、金融服务资源辐射到长江三角洲其他地区,推动自主知识产权核心技术的研发,特别是突破“卡脖子”技术,实现多赢。

打破行政和地域壁垒,提高资源有效配置整合,形成要素可自由流动的统一开放市场,是长江三角洲目前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密码”。

规划统一管理、交通体系统一建设、生态环境保护统一管理、土地统一管理、财税共享机制创新……一系列制度安排都以打破行政区划分割、促进资源要素自由流动为目的。

长期以来,我国提倡和鼓励地方政府间竞争快速发展,这也比较有效地改善了各地快速发展的软硬件环境,提高了我国经济的整体竞争力水平。 但是,“区域竞争”模式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功,但在一些地方还存在着“以地为牢”、“以邻为界”的快速发展观念和策略,一些无序竞争也暴露出了重复性建设等弊端。

因此,提倡和鼓励地方政府间合作协调的迅速发展尤为重要。

此次《规划纲要》的出台,是通过对长江三角洲体制、机制、路径、模式、政策措施一体化的不断探索,真正为该地区三省一市的快速发展实现“三加一大四”,并最终支撑全国经济增长,扩大内需

而且,我相信,在这种增长的极致引领下,只有各地未来的区域一体化迅速发展,才能复制越来越多的成功模式,取得越来越多的巨大成果。

封面照片来源:本公司

标题:“打破壁垒促进资源整合是长三角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密码”

地址:http://www.bjmxjjw.com.cn/bxxw/23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