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895字,读完约7分钟
拥有绿意盎然植被的缙云山,年平均气温为13.6。 因此,它成为“火炉城市”重庆夏天最好的避暑胜地之一。
然而,近年来,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以下简称缙云山保护区)的生态环境问题继续受到社会关注。 例如,曾因生态环境问题被中央领导指示,许多环境违规问题被提交中央环境保护监察,因问题突出被生态环境部协商……
代码云山保护区,现在的维修情况怎么样? 保护区中心区房屋扩建、实验区大量农家乐经营、马术俱乐部非建设接待室等违规行为是否得到妥善整治?
12月3日,《每日经济信息》记者来到缙云山保护区,与此前提名的生态环境问题改善情况进行对比现场采访。 据现场调查,这里的许多违章建筑被拆除,被拆除的土地被绿色覆盖,不容易找到建筑物的痕迹。
在采访中,不少重庆市政府相关部门负责人向《每日经济信息》记者表示,改善缙云山保护区生态环境问题的最大难点在于原居民的搬迁、安置。 要一边让人们离开核心区、缓冲区,一边保障人们出行后的生活,只能比以前好,不能坏。
原本住在保护区中心的李星华是搬迁房屋的代表,他在搬迁前就依赖农田,年收入不足1万元,现在开着小车上山做护林员,年收入达到3万~4万元。
在保护区内正在实施的维修工程经过记者李彪的拍摄
云雾缭绕的缙云山,很多人可能不太清楚。 但是,说起唐代大诗人李商隐写的《夜雨寄北》,很多人都会想到以巴山夜雨闻名的“巴山夜雨高秋池”吧。 其实,李商隐创作这首诗的巴山是重庆缙云山。
缙云山自然保护区于1979年正式成立,2001年国务院批准升格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位于重庆主城区,跨越北碚、沙坪坝、三角山三个行政区,主要保护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森林的生态系统和生态环境。 这里被称为重庆主要城市的重要“肺叶”,也是长江中上游地区珍贵的植物物种基因库。
近年来,缙云山优美的生态环境吸引了众多游客,原本靠山吃山的居民开始迅速发展到旅游领域,违反建设的农家乐、酒店开设等问题日益突出。
年,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监察组进驻重庆,在随后的年和年“绿盾行动”特别监督检查中,指出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违章建设、林地损毁等突出问题。
据生态部介绍,中国中央领导层去年6月就重庆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发出了重要指示。
重庆市林业局负责人介绍,目前,缙云山保护区内190名中央环境保护督查员,反映公司内部参与、自然资源部交流事务、绿盾行动中查出的“四大交流事务”问题,已完成184项改善,改善完成率为96.8%,综合完成率为96.8%
“四大”中指出的问题可能不是缙云山保护区生态问题的全部。 为查明底数,重庆市通过全覆盖调查、“回顾”核查、重新核查、重新清理,全面核查了缙云山保护区内的3085座建筑物。
重庆市林业局负责人介绍,各级各方认定的340座违法建筑物全部开工维修改进,累计完成319座维修改进,推进21座维修改进,累计违反8万平方米以上。
了解到重庆市在缙云山生态屏障区实施林长制试点,市副市长出任缙云山林长,建立林长制考核办法、林长制责任追究办法等制度。
“下一步仍是一个漫长的挑战。 后半段的副本还很着急。 ”林业局的负责人说。
保护区缓冲区每次被记者李彪拍摄时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立以来,缙云山既没有大规模的房地产开发,也没有矿山开发,主体矛盾是原住民快速发展中与环境保护的矛盾。 ’重庆市林业局负责人说。
据悉,缙云山保护区内户籍人口约9000人,其中核心区和缓冲区内有1100多名村民。 根据国家对自然保护区的管理规定,核心区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体进入,缓冲区只允许从事科研观测活动。
另外,当地对中心区和缓冲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施加了非常严格的限制,这也客观上限制了原住民的快速发展,原住民的生产生活也给保护区的管理和保护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事实上,缙云山保护区面临的问题也是许多自然保护区管理中面临的共性问题。 因为通常居民先住,决定保护区,如何处理两者的关系尤为重要。
上述林业局负责人说:“我们必须在核心区、缓冲区限制人类活动,但原住民在里面有房子、耕地、林地,在里面从事生产会发生冲突。” 据介绍,由于居民居住分散,道路不通,用水也不方便,很多居民到城镇和农户外出打工。 “我们将制定生态移民转移试点,依法自发地将他们引诱出保护区。 ”
记者在现场采访时发现,由于快速发展水平、基础设施条件等相对落后,核心区、缓冲区的原住民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年龄较长的老年人,孩子们大都离开了当地,从事他们的思想工作确实不容易
2019年2月,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在缙云山保护区开展生态系统转移试点的指导意见》,率先对缙云山保护区核心区、缓冲区内居民开展生态系统转移试点。
据悉,北碚区已签订了占总户数97.6%、总户数98%的203户、520人的合同,沙坪水库区签订了占总户数100%、总户数100%的143户、380人的合同。
刘老人是青木关镇四楞碑村的村民,其家在保护区内,完成了拆除工作。 他告诉《每日经济信息》记者,家里还留着自己的老伴,今年已经73岁了,不想出门。 自己的房子已经拆迁了,政府一共补偿了40多万元。 现在老夫妇在村里其他村民家里租房子住。 每年的租金只需要1500元。
刘老人说,因为自己的女儿在城里工作,所以他们不用再买房子了,到时候就搬家和女儿一起住。 自己一开始对拆迁有顾虑,但后来同意了。 因为现在生活比以前好了。
在保护区内正在实施的维修工程经过记者李彪的拍摄
重庆市林业局负责人告诉记者,缙云山保护区的整治要寻求最大公约数,考虑拆除和老百姓未来的生活。
正因为如此,为了使原居民比以前更好地生活,更加富裕,在保护区建设的过程中,政府相关部门成为了最考虑的问题。
在许多移居的原住民中,李星华是典型的代表。 李星华房屋位于北碚区澄江镇缙云村大屋基社,属于缙云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区范围,占地293.9平方米,建筑面积972.8平方米,根据依法享有的宅基地、房屋建设权利,超土地面积218.9平方米
“不太清楚政策,讨厌房子被损坏了。 ’李星华告诉《每日经济信息》记者,盖房子本来想做农家乐,但当时还在装修中,要赶上生意就拆了,自己刚开始的时候确实想不通。
据李星华说,全家共有6人,孩子们都出去打工了。 只有自己和老伴在家,收入以种地和吃最低生活保障为首要,两人年收入1万元左右。
“我现在在保护区做护林员。 一个月工资3000元左右。 ’李星华说,老夫妇现在住在山下女儿家,妻子在家带孙子,一个人上班。
李星华说,现在自己每天坐轿车上班,回头一看,还是住在城里更舒服。 除了每月有工资外,当时搬迁时,向家里6口人每人补偿了20万元左右。
为了处理群众的后顾之忧,当地政府除了发放生态支持和生产快速发展补助金、救济金外,还开发了保护区巡山守卡护林员、保洁员等公益岗位,大致为每户提供一个公益岗位。
重庆市政府有关人士表示,用赎金购买保护区中心区、缓冲区内老百姓的生产、生活资料,也应对社会保险、医疗保险等问题,实现保护区的减重减人,体现了老百姓对生活更长远的保障。
封面图片来源:经过记者李彪的拍摄
标题:“累计拆除违建8万平方米,这个国家级保护区实现生态环境与民生福祉双赢,大批原住居民迁出后收入倍增”
地址:http://www.bjmxjjw.com.cn/bxxw/2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