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de:field.body}

8月6日,财政部调查组发布《年上半年中国财政政策执行情况报告》,介绍上半年财政运行、减税减税等情况。

上半年的财政收入下降了很多,但现在呈持续好的趋势。 6月,全国常规公共预算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3.2%。 增幅由负转为正,年内首次实现月度正增长。

下半年,应该如何看待财政政策的走向? 财政政策还会呈现那些优势吗? 《每日经济信息》(以下简称《nbd》)记者带着这些问题采访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术研究院财政鉴定研究室主任汪德华。

图片来源:回答者提供

nbd:政治局会议提出促进财政、货币政策与就业、产业、地区等政策的整合效应,您如何理解这种整合效应?

(/S2 ) )汪德华(/S2 ) )我国宏观调控政策范畴很广。

另一方面,财政、货币政策是总量性政策,宏观性更强; 产业、就业、地区等政策,主要是结构性政策。 另一方面,中国的财政、货币政策也非常重视结构性目标。 财政政策的结构性目标很容易理解。 而且,在货币政策方面,一般来说,货币像水一样,水流向哪里,是市场的作用。 但是,在我国,决策层希望通过金融部门的努力,让水流向最需要的农田。 这就要求货币政策发挥结构调整的作用。

“专访社科院财经战术研究院财政审计研究室主任汪德华:激发花费意愿,国庆节可考虑以省为单位错峰放假”

财政、货币总量政策要在经济循环中发挥作用和影响,必须通过一点渠道,产业、就业、区域政策是渠道。 财政、货币资源对宏观经济总量的影响,必然会通过这些具体的政策途径发挥作用。 通过产业、就业和区域政策渠道的发挥,实现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结构性目标,实现了结构调整功能。

中央提出促进财政、货币政策与就业、产业、地区等政策的整合效应,首要是比较目前的现状,我认为产业、就业、地区等行业的规划与财政政策、货币政策有一定的背离。 近年来,我们许多部门提出了各类产业、地区方面的快速发展计划,这些计划在制定时提出了许多目标,但与财政政策、金融资源的联系不充分。

财政资源和金融资源必然面临许多部门、许多行业的诉求,这些竞争性的诉求必须排序、排序。 是否有足够的资源支持各部门计划提出的目标? 政治局会议强调整合效果是寻求产业、地区等今后全方位的快速发展计划,我认为有必要注意与财政资源、金融资源的匹配。 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作用,更好地实现就业政策、产业政策、地区政策等快速发展目标。

“专访社科院财经战术研究院财政审计研究室主任汪德华:激发花费意愿,国庆节可考虑以省为单位错峰放假”

nbd:下半年的财政、货币政策有各自的优势吗? 你对下半年市场的流动性有什么看法?

(/S2 ) )汪德华(/S2 ) )在财政政策方面,预算决定后,大盘明确,如果没有特殊情况,通常不会突破常规预算调整。 预算敲定后,影响宏观经济的是预算执行的进度。 如果下半年的经济形势不乐观,对执行进度的要求可能会更高。

货币政策可以灵活调整。 下半年市场的流动性,我想会监控“六稳定”“六保”等既定经济快速发展目标。 过去,我国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比较慎重,但前提是要实现快速发展目标。 第二季度的经济形势不错。 如果三、四季度经济形势继续好转,就没有必要大力推行财政货币政策。

我们看到美国,疫情发生后缓解政策力度很大。 那是因为经济复苏无望。 目前疫情控制不充分,美国的宽松期待始终存在。

nbd:今年,我们看到了财政创新的制度安排。 也就是说,建立特殊的转移支付机制。 你觉得这个政策制度怎么样?

(/S2 ) )汪德华) (/S2 ) )预计今年财政收入将下跌,但为了维持支出力度,中央通过大幅增加债务收入、建立特殊的转移支付机制等方法将一切都赋予地方,这充分考虑到了中国的现实。

中国提供教育、医疗服务等公共服务的主体是市级地方政府。 地方财政支出占全国财政支出的比例在85%以上,其中市县级财政支出占全国的比例在75%左右。 因此,中国转移支付的比重非常高。 今年由于疫情的影响,地方财政运营非常困难,有必要加大转移支付力度。 但是,要使转移支付资金尽快发挥作用,能够去急需的地方和部门,过去的管理问题是:第一,可能会被中途切断;第二,第一级支付会比时间长。

“专访社科院财经战术研究院财政审计研究室主任汪德华:激发花费意愿,国庆节可考虑以省为单位错峰放假”

为此,今年一方面提出了特殊的转移支付机制,应对以往的管理问题,另一方面表明这是疫情防控不重复的政策安排。 我认为当我们的经济、财力从疫情影响中恢复时,财政制度还是要分好几次财政,不会从中央直达市县。

nbd:政治局会议提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加快国内国际双重循环相互促进的新的快速发展格局的形成”,目前内需回升较为乐观,但外需仍存在不确定性。 你觉得国内的国际双重循环结构怎么样?

(/S2 ) )汪德华(/S2 ) )我认为这是中长期的构图,不仅仅是为了应对短期的疫情冲击。 中国是大国,经济对外依存度不应该过高。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是一个比较恰当的定位。 典型的例子是美国,作为大国,在国际贸易中对外依存度很低。

这几年,特别是我们加入世贸组织之后,贸易中形成了“大进大出”的格局。 也就是说,很多产品销往海外,很多原材料和重要零件依赖海外供给。 从长远来看,“大进大出”的格局对中国的风险其实非常大,另一方面,一旦国内发生一些变动,对世界其他国家的影响也很大。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从诉求层面来看,我们的生产目标还是为了改善人民的生活,过去的中国相当于青壮年劳动力,我们实际上生产了很多,但是费用并不高。 将来,包括公共费用和个人费用在内的我们的费用水平可能会更快上升。 从供给上看,是处理好几个行业的“寻根”问题,在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的背景下加强产业链的稳健性,避免一些关键行业、关键环节过于依赖单一供应商。

“专访社科院财经战术研究院财政审计研究室主任汪德华:激发花费意愿,国庆节可考虑以省为单位错峰放假”

nbd:目前的首要担忧是费用反弹慢于生产,看到今年上半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下降了1.3%,我认为下半年要提取国内居民的费用,就应该做那些工作

(/S2 ) )汪德华) )/S2 ) )经济学理论解释支出行为是一种持续的收入假说,人们的支出实际上是根据长时间的收入决定的,我想大家也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体会到。 今年受疫情影响,居民收入下降会影响费用,但更重要的是对经济长期快速发展的信心。 如果对未来收入的增长充满信心,相信费用增长问题不大,疫情的短期影响将逐渐消失。 重要的是对长期快速发展的信心和期待。

“专访社科院财经战术研究院财政审计研究室主任汪德华:激发花费意愿,国庆节可考虑以省为单位错峰放假”

另外,受疫情影响,大多数人的支出意愿实际上受到了抑制。 从目前一些地区的情况来看,我们积累的疫情防控经验比较丰富。 国庆节快到了。 以往国庆假期的首要问题是景点太拥挤,很多人不想因此而去旅行或花费。 我有一个提案。 可以考虑以省为单位错开国庆假期时间吗? 例如同样是7天的假期,9月末也有早点休假的地区,每个地区的休假时间都错开。 以前没有类似的尝试,通过实行疫情防控短期政策,可以调动人们被抑制的支出热情,促使文化、旅游等支出的反弹,如果试点效果好,未来也可以持续下去。

标题:“专访社科院财经战术研究院财政审计研究室主任汪德华:激发花费意愿,国庆节可考虑以省为单位错峰放假”

地址:http://www.bjmxjjw.com.cn/bxxw/1114.html